石林县堡子村残疾妇女王丽芬多年来利用闲余时间从事彝族撒尼手工刺绣,改变了单一的家庭经济来源,每月有2000多元刺绣收入,五年前家里就建起了小洋房,生活得到了改善。在石林县,有近4万余名城乡妇女像王丽芬一样,充分利用闲余时间挑花绣朵,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增加了家庭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
撒尼妇女农闲之余挑花绣朵
“民间刺绣是妇女必修的功课,刺绣技艺的高低往往显示着撒尼女子的手艺灵巧程度和贤惠持家能力。”石林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石林县的农村妇女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家刺绣挑花。即使是那些正在上学的女孩,回家做完功课后也会拿起绣片,穿针引线,挑花绣朵。
凭借对刺绣的爱好,石林县东海子村民毕桂芝如今在县城双龙商城内做起了民族背被生意。除了向外购买机绣背被芯加工外,自己也做起了手绣被芯。“一件手绣被芯10天可以绣完,一年差不多可以绣20多件……”一件手绣被芯可卖450多元,加工成民族背被后价格更高。毕桂芝在当老板之余,仅手绣被芯每年也有一万多元的收入。
普丽芬姐妹三人从事刺绣生意已经25年。走进店里,映入眼帘的是桌布、背包、壁挂、领带等各式各样的民族手工刺绣品。“手工绣品目前基本处于供不应求,要提前半年订货才能保证拿货。”
整村发展刺绣在石林也很常见。小箐村的中老年妇女发挥优势,将自己的手艺转变成经济收入。在石林景区及宾馆酒店附近,常常能看到她们的身影。她们三五成群,摆摊设点,一边飞针走线,一边向游客兜售绣品。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赚几百元。上蒲草村的妇女们农事之余手工刺绣,每年也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据了解,石林“彝族撒尼刺绣”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有1名彝族撒尼刺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市级2人。因石林撒尼刺绣色彩鲜艳、手工艺精湛以及民族风格独特,“彝族撒尼刺绣”已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深受外地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喜爱。
彝族撒尼刺绣